2019年六安市脱贫攻坚工作总结-尊龙官方网站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市扶贫开发局发布时间:2020-01-06 20:18
字号:

2019年,我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打赢脱贫攻坚三年行动的决策部署,以中央巡视反馈问题以及“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整改为重点,以“四季攻势”为抓手,围绕年度减贫计划,强化攻坚举措,加大投入力度,狠抓“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年度脱贫攻坚工作稳步推进。经市级初审及省第三方评估,今年全市可实现霍邱县、金寨县摘帽,剩余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脱贫77227人,到今年底贫困人口可减至11543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23%。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高位推进,全面压实攻坚责任

一是突出学习提升。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反复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今年以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市政府理论学习中心组分别学习习近平扶贫论述5次、6次。主题教育期间,市委市政府班子成员,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主要负责同志围绕脱贫攻坚开展“背包式”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并组织开展研讨交流。邀请省扶贫办负责同志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上作脱贫攻坚专题辅导报告,切实提高领导干部脱贫攻坚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压实主体责任。坚持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扶贫,进一步提高扶贫工作首位度意识,持续强化“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切实把压力和责任传导到基层。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以上率下、率先垂范,今年以来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先后深入贫困村随机走访52次,调研督导脱贫攻坚工作,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督导工作、在一线推动整改。今年以来,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分别研究脱贫攻坚工作事项9次,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召开会议5次,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三是强化要素保障。财政投入方面,2019年市、县两级共安排专项扶贫资金7.57亿元,较上年增列1.73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26.7%,其中市本级安排专项扶贫资金2.97亿元,较上年增列0.47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31.5%;市县两级政府清理收回可统筹使用的财政存量资金1.96亿元,其中用于脱贫攻坚1.54亿元,占可统筹使用部分的78.6%。驻村队伍方面,在全市442个贫困村选派驻村工作队的基础上,又为1070个非贫困村选派了驻村扶贫工作队,全市共选派4296人参与驻村扶贫,极大提高了村级扶贫工作水平。在干部关心关爱方面,出台《六安市脱贫攻坚一线干部激励关怀实施办法》,对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在政治上关心激励,生活上关怀关爱,工作上支持保障。

(二)坚持精准精细,全面落实攻坚举措

一是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加强项目管理。出台《关于加强扶贫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实施意见》,优先将“两不愁三保障”、产业发展、“双基”建设等项目,按照“村级申报、乡镇审查、主管部门审核、领导小组审定、市级备案”流程纳入脱贫攻坚项目库,经清理调整后2019年全市入库项目18887个。按年度脱贫攻坚任务需求,根据乡村申报,从项目库中择优选择13531个项目精准实施,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备案实施项目6830个。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项目的性质和特点,严格执行项目公示制、法人负责制、政府采购(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竣工验收制、县级报账(国库集中支付)制、决算审计制、管护责任制、绩效评价制、责任追究制“十制”,压实责任,规范操作,科学管理。开展动态调整。坚持应纳尽纳、应退尽退、有进有出、动态管理原则,不搞规模控制,对符合识别标准的农户及时纳入建档立卡范围。今年以来,全市新识别贫困户484户1483人,贫困人口中因新生儿、嫁入、户籍迁入等原因自然增加13836人,因死亡、嫁出、户籍迁出等原因自然减少21871人。开展边缘户和脱贫监测户摸底,摸排边缘户7212户20265人、脱贫监测户3154户8420人,并纳入系统管理。提高数据质量。对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内建档立卡数据定期开展核实、修正,及时补充和完善系统信息。

二是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拓宽增收渠道。全面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三有一网”点位扶贫模式,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推进行动。截至11月底,全市自种自养贫困户达标9.19万户,贫困村产业发展达标认定441个,累计建成特色产业扶贫园区446个;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累计带动5.96万户贫困户参与特色种养业发展;实施产业扶贫到户项目的贫困户数14.1万户。严格执行《安徽省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分配管理实施细则》,强化电站运维管理,提高贫困人口的受益率。大力实施贫困户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今年1-11月份已培训10156人,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截至11月底,全市扶贫小额贷款累计发放32.4亿元,其中今年发放1.9亿元。前三季度,我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364元,增幅10.9%,增幅连续6个季度保持全省第一。加强民生保障。截至11月底,已全面完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资金发放工作;为15.9万人次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支付住院综合医疗保障待遇10.42亿元,综合保障率85.6%;共支付72.48万人次“180”补充医保8527.75万元,“180”补充医保实际补偿比达96.24%;在2019年金寨县完成省下达的1544人搬迁安置任务后,我市已全面完成“十三五”期间33467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完成危房改造任务14233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493户),占全年计划的125.2%;发放农村低保资金6.23亿元,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324元;发放特困人员供养补助资金3.39亿元。加强“双基”建设。全年已完工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3215.47公里,全市7个县区已有5个县区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占比达71%,已有84个乡镇、1247个村开通公交车,占比分别为65%、69%。其中舒城县、裕安区、叶集区已经基本实现村村通公交。农村安全饮用水提升工程已完成投资4.02亿元,巩固提升和新增供水受益人口约68万人,截至目前,全市所有贫困村自来水管网均已铺设到位,贫困人口自来水普及率90.2%。

三是精准帮扶进一步深化。定点帮扶方面,截至11月底,各级帮扶单位直接投入(包括资金和物资折款)8351万元,实施帮扶项目1535个;帮助引进各类资金(含无偿和有偿)4476万元,涉及各类项目213个。持续推进高校食堂面向贫困地区定向采购工作,今年以来,省内各有关高校累计面向我市贫困县采购农产品200.03万公斤,总金额1100.8万元。县域结对帮扶方面,今年庐江县、肥东县、包河区、宣州区为我市金寨县、霍邱县、裕安区、舒城县分别提供1500万元帮扶资金,同比增长50%,其中包河区还增列500万元对口帮扶裕安区。我市被帮扶县区立足本地实情,共利用帮扶资金发展63个特色产业扶贫和集体产业就业项目。同时,结对帮扶县区间广泛开展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技术交流、培训活动、党政领导干部交流互访等活动,结对帮扶效果显著。中国社会扶贫网推广应用方面,截至11月底,我市注册总人数为580143人,位居全省第三;物品对接成功71480个,位列全省第一,资金对接成功78.73万元。社会扶贫日活动方面,全市共认领扶贫项目496个,认领认捐金额9480.2万元。

(三)坚持目标标准,全面提高脱贫质量

一是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自5月15日开始启动全市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出问题大排查工作,对照目标标准,结合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完善排查整改举措,全市共排查问题6501户13886人,其中:义务教育方面排查问题162户162人,医疗保障方面排查问题1157户1404人,住房安全方面排查问题3111户6133人,饮水安全方面排查问题2071户6187人,截至目前,排查出的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

二是着力抓好中央巡视和其他各级各类督查检查反馈问题整改。在中央巡视反馈问题整改方面,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问题涉及六安市58个,其中专项巡视反馈问题37个、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馈问题21个,共173项整改任务。市委把抓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问题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市委承担主体责任,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坚持以上率下、上下联动,切实把整改工作与年度工作相结合,着力提升整改自觉、细化整改任务、传导整改压力、巩固整改实效。4月份以来,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多次专题调度巡视整改工作。市委整改办、市直相关牵头部门多次开展“四不两直”暗访督查,推动所有反馈问题改到位、改彻底。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及“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市委组建7个专项巡察组,于10月中下旬,对4县3区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开展“背包式”第二轮全覆盖巡察。截至目前,58个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并仍在持续巩固提升。其他各级各类督查检查反馈问题整改方面,今年以来,我市严格按照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工作部署,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脱贫攻坚第三方监测评估、2018年市际交叉考核反馈问题,结合国家考核反馈安徽省问题,举一反三,从全市层面查找问题,深挖根源,印发《六安市2018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整改工作方案》,对所有问题实行一体推进、一体整改、一体解决。加强工作指导调度,加大“四不两直”暗访力度,层层传导工作压力。

三是着力抓好贫困县退出工作。2019年我市拟摘帽县为霍邱县、金寨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多次开展专项调度,传导工作压力,在政策制定、人力物力等多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在中央和省财政投入的基础上,市级在分配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时加大对霍邱县和金寨县的投入力度。2019年市本级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97亿元,其中分配霍邱县、金寨县2.03亿元,占比达到68.3%。对照《安徽省2019年贫困县退出实施方案》要求,两县主要指标均达到相关标准。在综合贫困发生率方面,金寨县今年脱贫13705人,摘帽后贫困发生率将下降到0.34%;霍邱县今年脱贫34474人,摘帽后贫困发生率将下降到0.26%。在村出列方面,霍邱县所有贫困村已于去年出列,金寨县剩余4个贫困村今年全部出列。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方面,霍邱县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为11.1%、金寨县为11.4%,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基层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主要指标方面,两县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等6大类9项指标均达到退出要求。

(四)坚持从严从实,全面夯实工作作风

一是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开展“严规矩、强监督、转作风”专项行动,集中整治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2019年以来,共查处扶贫领域问题346起,处理501人,党纪政务处分181人、组织处理320人,问责122人,移送司法机关5人。落实基层减负年各项要求,规范督查考核,实行年度计划和审批报备制度,市县不再开展脱贫攻坚专项考核,扶贫领域纳入《2019年度六安市督查检查考核计划》的督查检查只有4项;平时以暗访为主,减轻县乡村负担。今年以来,市级及各县区扶贫领域会议、文件、督查检查均大幅减少。

二是加强资金项目监管。修订完善《六安市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出台《六安市扶贫资金使用“负面清单”》,进一步规范扶贫资金分配、使用、监管等环节管理工作。在实行负面清单加强源头管控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日常监管 专项检查 年度评价”的资金监管机制,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日趋完善、精准度不断提高。截至三季度末,全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支出16.8亿元,支出进度达90.2%。

三是加强扶贫宣传培训。围绕脱贫攻坚工作实际需要,继续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脱贫攻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今年以来,我市共开展脱贫攻坚培训299期43212人次,140个乡(镇、街道)主要负责同志已全部轮训一遍。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站等新闻媒体开展扶贫宣传,截至11月底,全市共上报扶贫宣传信息6497条,其中中央媒体100条,省级媒体561条;人民日报、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中国扶贫》杂志等均有我市扶贫方面的新闻刊载。2019年度我市获得2项全国脱贫攻坚奖,其中市扶贫开发局获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舒城县五显镇梅山村村民纪道明获脱贫攻坚奋进奖;2人被评为全省“最美巾帼脱贫攻坚人”荣誉称号。

二、经验做法

(一)探索“区域产业”推动绿色减贫新经验。市委、市政府立足安徽西部“生态屏障”这个定位,投资163亿元,实施项目700多个,在中南部浅山区,重点发展茶叶、油茶等特色种植业,打造“六安茶谷”;在北部沿淮、沿淠河地区,重点发展畜禽、水产、果蔬、优质水稻等特色种养业,打造“淠河生态经济带”;在中部江淮分水岭地区,重点发展脆桃、黄梨、葡萄等特色经果林,打造“江淮果岭”;在南部深山区,重点发展石斛、天麻、灵芝等特色中药材种植,打造“西山药库”,形成了“一谷一带”“一岭一库”四大绿色发展平台。“四大平台”坚持以区域产业发展为目标,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 脱贫、乡村旅游 脱贫、互联网 脱贫,推动产业接地气、接政策、接农户、接龙头、接市场,形成了大小产业相联、长短产业互补、多重产业叠加的产业扶贫格局,进一步增加了贫困群众脱贫的稳定性,通过发挥“区域产业”的社会效应、规模效应、带动效应,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了贫困群众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了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和发展产业。截至目前,四个平台覆盖全市7个县区103个乡镇,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已带动超过40万贫困群众增收。

(二)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我市结合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业产业强镇和“一村一品”示范创建工作,积极探索“138 n”特色产业发展新模式,即:发展一批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大力推进规模经营、主体经营和一二三产融合经营;培育壮大“八大特色主导产业”;强化政策、资本、科技、土地、基础设施等“n”项要素保障。今年以来,全市茶叶产值30亿元,水果产值22.6亿元,蔬菜产值56.4亿元,中药材产值68.7亿元,小龙虾产值18亿元,霍寿黑猪产值6.7亿元,皖西白鹅产值9.69亿元,麻黄鸡产值20.48亿元,有效带动了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带动了贫困群众脱贫增收。

(三)探索特困人员社会化组织化养护新模式。在坚持群众自愿的基础上,通过政策性资金整合、政府适当补助、家庭自筹等途径筹措养护资金,探索建档立卡贫困户失能、半失能人员社会化组织化集中养护试点工作,规范护理项目,实施标准化管理,提升养护水平,有效改善了贫困残疾人生活条件,减轻了因残致贫家庭照料护理负担,增强了贫困群众获得感。

(四)探索防范返贫新经验。出台《六安市建立防范返贫机制巩固脱贫成效实施方案》,建立“三级管理、三段防控”工作机制(三级:一级为极易返贫户、二级为较易返贫户、三级为不易返贫户;三段:一是识别定级、二是监测预警、三是分类施策),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跟进帮扶;通过常态化动态管理,做到应纳尽纳、返贫即入、应扶则扶,切实筑牢脱贫人口返贫防线。出台《六安市农村“边缘户”“边远村”帮扶工作实施意见》,将收入略高于建档立卡标准、存在致贫风险的困难群体,按程序纳入边缘户管理,建立边缘户台账,定期走访、跟踪管理,及时了解掌握家庭状况和致贫风险,在现有政策体系内加强帮扶,防止产生新的贫困人口;对贫困发生率较高、村集体经济薄弱的边远非贫困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强化政策支持,重点补齐“双基”建设短板。

(五)探索“三定四管”扶贫资产管理新模式。出台《关于做好扶贫资产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以实现资产家底清晰、产权归属明晰、类型界定科学、主体责任明确、运行管理规范为目的,积极探索“三定四管”模式(三定:定资产范围、定资产类型、定资产归属;四管:登记管理、运行管理、维护管理、处置管理),推进扶贫资产管理,有效避免了扶贫资产闲置浪费,最大化地发挥了资产效益。目前,各县区正在全面清查扶贫资产,建立扶贫资产管理台账。

(六)构建扶贫项目资金全过程绩效管理体系。出台《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实施细则》,通过“四抓四确保”(抓源头管理,确保绩效目标设定科学;抓过程管控,确保目标执行不偏移;抓绩效评价,确保扶贫项目发挥效益;抓结果运用,确保绩效管理成为刚性约束),构建起“职责清晰化、流程制度化、操作具体化、标准模板化”的扶贫项目资金全过程绩效管理体系。我市扶贫资金绩效管理工作得到国务院扶贫办和财政部的充分肯定,今年6月份国务院扶贫办专门来我市进行了调研,9月份六部委联合印发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管理操作指南》充分吸纳了我市有关做法。

三、存在问题及2020年工作打算            

2019年我市脱贫攻坚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上级要求和群众期盼相比,还存在巩固脱贫成果任务重、“双基”建设水平不够均衡、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亟待建立等不足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全面收官之年,我市将严格围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目标任务,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坚决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紧盯剩余目标任务,切实打赢脱贫攻坚战。对照县摘帽工作流程和要求,确保霍邱县和金寨县顺利实现高质量摘帽。全面完成剩余的11543名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做好特困群体稳定脱贫,实行“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确保不落一户、不少一人。进一步聚焦贫困人口较多的乡镇、村,全面补齐短板,确保如期脱贫。做好各项工作收官,确保三年行动计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部落实到位。

(二)紧盯重点关键环节,切实巩固脱贫成果。积极做好国家统计局、国务院扶贫办组织的脱贫攻坚普查准备工作,全面摸清已摘帽县、出列村、脱贫户特别是深度贫困县、深度贫困村以及特困群体巩固提升情况。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加大市本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双基”建设,让所有群众共享扶贫成果;按照“138 n”特色产业发展新模式,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增强村级经济实力,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按照《六安市建立防范返贫机制巩固脱贫成效实施方案》要求,对脱贫不稳定人口和边缘人口等进行监测预警,对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及时提供帮助。按照《六安市农村“边缘户”“边远村”帮扶工作实施意见》要求,对贫困发生率较高、村集体经济薄弱的边远非贫困村以及“脱贫监测户”“边缘户”强化政策支持,补齐短板。

(三)紧盯长效机制建立,切实衔接乡村振兴战略。认真谋划编制“十四五”巩固脱贫成果规划工作,探索脱贫攻坚与低收入群体帮扶政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路径。在推动产业扶贫与产业兴旺、改善人居环境与生态宜居、扶贫扶志扶智与乡风文明、抓党建促脱贫与治理有效、稳定脱贫与生活富裕等方面进行探索。积极研究制定一批解决相对贫困的政策举措,探索形成一套符合我市实际的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政策体系。

(四)紧盯舆论宣传引导,切实做好脱贫攻坚总结。认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金寨以来脱贫攻坚伟大实践,充分展示我市脱贫攻坚取得的显著成效,总结脱贫攻坚取得的重大成果。强化舆论宣传引导,加强扶志扶智工作,突出全市脱贫攻坚主旋律,持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完善涉贫舆情处置机制,认真做好涉贫的负面舆情处置工作。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点击“”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0564-12345。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