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乡村振兴局2023年工作要点-尊龙官方网站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市乡村振兴局发布时间:2023-03-27 08:36
字号:

     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考察安徽考察六安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落实2023年中央及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奋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见实效。按照国家乡村振兴局和乡村振兴局部署安排,结合我实际,制定本要点。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1.加强学思践悟。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做到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坚持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做到原原本本学、原汁原味学,通过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支部学习、主题党日活动、专题党课、交流研讨等形式,全面、系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学用转化,聚力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乡村振兴领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加强宣传宣讲。局党组班子成员率先垂范,持续深入基层一线宣传宣讲,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村入户。在局门户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广泛开展宣传,宣传报道全市乡村振兴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生动实践。

3.加强对标落实。坚持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重点工作提质增效结合起来,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举措,列出全年重点工作清单,建立健全重点工作月分析、月研判、月调度机制,拉高标杆、压实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全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见实效。

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4.深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合理确定2023年监测范围。全面落实网格化监测和部门筛查预警机制,加强基层走访排查和部门数据比对,采取集中排查与常态化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对符合条件的农户及时纳入监测对象开展帮扶,对风险稳定消除的监测对象在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中予以标注,做到应纳尽纳、应消尽消。加强防止返贫监测工作宣传培训指导。压实帮扶责任,全面实施分类帮扶和精准施策,改进帮扶方式,提高帮扶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

5.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会同教体、卫健、医保、住建、水利等部门持续健全完善控辍保学责任机制、基本医疗待遇保障和医疗救助托底保障政策、农村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农村供水问题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常态化开展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实地摸排整改,确保问题及时发现、快速处置、动态清零。

6.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续完善安置区必要的后续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确保搬迁脱贫群众稳得住、融得进、逐步能致富。围绕淮河行蓄洪区加快发展,推动发展特色种养等适应性产业,持续补齐基础短板。

7.有效应对疫情等风险影响。指导县区落实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有关政策要求,切实防止因疫因病返贫致贫,最大程度保护脱贫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最大程度减少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影响。全面落实五防机制,对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带动断链等引发返贫致贫风险的群众,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有效防范返贫致贫风险。

三、推进资金项目提质增效

8.优化衔接资金使用管理。保持市级配套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稳定,优化资金分配,围绕六个突出,落实绩效管理要求。完善项目库建设,加强项目谋划设计,严格项目入库论证,加强行业主管部门联审把关。强化项目备案审核,督促指导县区及时将上级衔接资金安排到具体项目,优先保障到人到户项目资金需求,进一步提高项目安排精准性。加强项目实施情况调度,不定期开展衔接资金项目督导、暗访和调研。资金支出进度除达到考核要求外,中央和省级衔接资金支出进度4月、6月、9月分别不低于30%50%75%

9.加强扶贫(衔接)资产管理。管好用好扶贫项目、衔接资金项目等形成的资产,及时纳入三资平台管理。做好2022年度资产登记工作,细化完善管理台账。坚持建管并重,建立健全管护机制。动态摸排闲置低效资产底数,谨慎开展资产处置,及时规范进行收益分配。加强光伏扶贫电站运维管理,规范收益分配,确保光伏扶贫电站持续稳定发挥效益

、推动产业帮扶和就业发展

10.深入推进“两强一增”行动计划。持续提高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2023年中央和省级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占比不低于60%,重点支持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注重以乡镇或区域为单元谋划乡村产业发展规划,鼓励联村联镇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推深做实各项增收举措,促进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持续稳定增收,442个出列村村集体经济稳定增长,确保脱贫群众收入增速高于当地农民收入增速、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农民收入增速,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

11.培育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用好财政衔接资金、涉农整合资金等支持政策,立足省两强一增和市产业提质增效“138 n”“6969”工程,发展壮大富民兴村产业立足农村特色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完善四带一自产业帮扶机制,强化新型经营主体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培育更多彰显地域特色、乡土气息的区域公用品牌,切实增强乡村特色产业市场竞争力。持续开展致富带头人遴选和培育工作。

12.推动庭院经济高质量发展。精准指导到户产业,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大力推广微果园、微花园、微药园、微茶园、微菜园、微养殖园、微超市、微工坊、微农庄、微电站等十微庭院经济高质量发展模式,着力打造农民群众稳定增收新引擎。

13.保持脱贫人口就业规模稳定。保持2023年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务工就业规模总体稳定,配合人社部门采取搭建用工信息平台、加强技能培训、强化劳务协作、兑现跨省务工交通补贴等措施,帮助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人员实现就业,帮助已就业人员稳定就业。落实各类扶持措施,支持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就近就业。统筹用好乡村各类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规范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扎实做好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等工作。

14.纵深推进消费帮扶行动。配合有关部门推进农副产品产销对接八进行动、政府采购”“定向采购等消费帮扶工作。督促县区开展“832”平台供应商联农带农和助农增收成效把关工作,组织“832”平台供应商参与合肥地铁消费帮扶专列巩固提升项目。配合做好产销对接,防止消费帮扶产品滞销。

15.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坚持获得支持与落实联农带农责任相结合,使用相关帮扶资金的经营性帮扶项目,原则上都要建立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坚持强化带动效益与提升带动能力相结合,科学合理确定带动方式和受益程度,健全完善带得准”“带得稳”“带得久长效机制。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得扶持与联农带农效果相挂钩,让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通过订单生产、务工就业、土地流转、入股或托管等方式参与产业链条,通过市场机制获得产业发展红利。

全面深化“五大帮扶”

16.联系帮扶。健全完善市级领导联系帮扶制度,及时调整完善市级领导乡村振兴联系点,统筹协调牵头帮扶单位持续抓好市级领导调研议定事项落实落地,持续推进脱贫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红色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等各项工作上台阶、见实效。

17.抓好定点帮扶。督促市直单位履行帮扶责任,充分发挥帮扶单位资源优势,指导和帮助联系村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三大革命,在公共基础设施、消费等方面开展帮扶活动,助力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增收,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引导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帮户工作,按照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要求制定针对性帮扶措施,有效协调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和急难愁盼问题。

18.抓好驻村帮扶。加强选派管理,联合市委组织、市直工委等部门定期开展暗访督导,强化驻村干部和乡村振兴专员责任,积极培育先进典型人物和事例开展好优秀驻村干部的表扬工作,鼓励先进,激发工作热情。积极推动帮扶单位走访慰问选派干部,落实各项待遇和保障。

19.抓好县域结对帮扶。指导霍邱县、金寨县、舒城县和裕安区与肥东县、庐江县、宣城市宣州区和合肥市包河区,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落实好各项帮扶举措,深化双方在产业就业、资金项目管理、干部人才交流、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合作。

20.抓好社会帮扶。广泛引导多方主体参与,积极配合统战、工商、民政、退役军人事务、科协、工商、团委、妇联、残联、邮政公司等部门充分发挥各类帮扶平台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万企兴万村”“同心示范工程”“青春同行 筑梦六安”“百千万巾帼大宣讲”和“社会帮扶齐助力,消费赋能促振兴”等活动,形成社会帮扶工作合力。建立省属企业结对帮扶欠发达乡镇市县乡三级工作协调机制和季度通报制度,加强日常沟通联系,推动双方在党建引领、产业就业、人才、消费等方面取得实效。

、推进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

21.协同推进乡村建设行动。研究制定市乡村建设项目库管理指引、任务清单管理指引等具体办法,督促指导县区制定县级乡村建设项目库管理指引、任务清单管理细则。配合市委农办建立健全监测调度机制,协调推进乡村建设“183”行动,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重点工作。加大乡村建设信息采集工作督导和调度,做好数据录入和疑点数据筛选工作,切实提高乡村建设信息质量,确保按时完成乡村建设信息采集工作。

22.有序推动乡村治理。配合有关部门指导县区挖掘各地乡村治理模式,遴选一批乡村治理典型案例。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务实管用的治理方式,扩大积分制、清单制应用范围。持续开展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治理,有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问题。

优化支撑保障

23.配合抓好组织振兴和人才振兴工作。协同相关部门持续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实施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培育计划、乡村振兴青春建功、乡村振兴巾帼等行动。建立和完善乡村工匠培育机制,鼓励返乡青年等参加乡村工匠技能培训。加大对各级乡村振兴干部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升政策业务水平。

24.强化金融支持。配合市直有关部门,指导县区摸排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贷款需求,建立需求台账。加大小额信贷投放力度,强化政策宣传,规范采取一自三合模式发放贷款,确保应贷尽贷。加强贷后监管,切实防范贷款逾期风险。配合财政部门继续实行防贫保综合保险。配合组织等部门持续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

25.重数字赋能提效。加强行业部门数据共享与比对分析,及时将预警信息分类分级反馈基层核实。加大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深化防返贫监测一码申报为“两码配套、闭环服务”,推广巩固脱贫成果帮扶码使用等业务场景。每季度开展数据清洗,确保信息系统数据“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26.持续完善“四访联动”机制。贯彻中央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及省委一改两为要求,将督导暗访、办理信访、带案下访、督办回访四访联动工作机制融入部门工作各领域、全链条,健全便捷高效的信访处置机制,依托网格化管理抓好矛盾源头预防化解,力争各类信访问题清仓见底,持续提升防止返贫和乡村振兴工作成色

27.抓好考核评估和整改提升。将市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督查列入全市督查检查计划,从严从实组织开展督查和常态化暗访调研。统筹推进2022年度国家和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反馈问题整改,建立问题、措施、责任、时限四项清单,按时按质完成整改任务。强化问题导向意识,以问题整改贯穿全年工作,对2023年各类监督检查反馈问题立行立改,助推巩固衔接工作提质提效。

28.营造浓厚氛围。注重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宣传全市各县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进展和典型经验,按照上级部署开展好乡村振兴主题作品征集、特色乡村纪录片拍摄等宣传活动,办好《六安乡村振兴》简报,讲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六安故事。加强乡村振兴领域舆论宣传引导,积极应对、妥善处置各类舆情。

八、全面抓好自身建设

29.加强政治建设。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要求,充分发挥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学促学作用,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及重大事项请示报告等制度,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严格执行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若干举措,切实加强对权力监督制约。

30.加强机关党建。认真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用好市内红色资源,抓好四史宣传教育,引导党员传承红色基因。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压实压紧党建主体责任。健全完善机关党建各项制度,切实规范机关党建日常工作。以党建为统领,统筹推进依法治市、文明创建、意识形态、双拥、招商引资等其他各项工作。

31.加强队伍建设。坚持以改革创新的思维和办法破解工作难题,不断拓展工作思路,优化工作流程,确保皖乡振发〔202312号文件规定的13项创新举措落到实处,推动各项重点工作提质增效。组织干部参加各类培训,着力提升干部综合素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坚持把调查研究与改进作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提升调研督查实效。

32.加强正风肃纪。严格落实一改两为要求,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作风,推动机关作风持续转变、工作效能持续提示。开展党章党规党纪教育,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实施细则,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点击“”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0564-12345。

网站地图